寻山问寺 赓韵裁诗
(后记)
诗词歌赋往往也是历史史实的见证资料,能从中窥见历史中的点点痕迹,更能留下令人心驰神往的风景名胜。“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曾任东晋名将刘牢之的参军,随军来到宿城高公岛,并通过“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等诗文,留下了对连云港的隐微印记,并造就了世外桃源这一理想家园和心灵净土。。“又踏金牛顶上行,海风飞舄上蓬瀛”,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陶渊明后人、两江总督陶澍巡历盐政至海州,偕林则徐、邹钖淳等诸同事,首次登览云台山。陶澍赋七律四首,引起了随行诗家及海内众多名宦权臣纷纷唱和,是当时诗坛一次规模较大的诗家唱和活动极大地提升了云台山在海内的美誉度,也给连云港诗坛历史留下了一段历久弥香的唱和佳话。
为效法先贤,用诗词方式展示家乡的山海美景,丰富连云港的文化底蕴,戊戌(2018年)重阳,连云港市诗词楹联协会组织60余位海属诗人,再上云台山,集会海宁禅寺,登高赋雅,聆禅裁韵。陶渊明后人、市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陶兴亚先生首唱诗、词各一首并邀韵唱和,此举得到海内外诗人词家的积极响应。短短二十多天中,就收到来自美国、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以及北京、福建、安徽、吉林、山东等省和江苏本地一百多位诗人近 200首唱和诗词。在随后的4年多中,陶兴亚先生继续首唱连云港市花果山、抗日山、孔望山、开山岛等山岛以及法起寺、海清寺、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等寺园,共形成15处景点16首诗词,得到了市内外众多诗友的热烈应和,共收集应和作品千余首。陶兴亚先生遂有将唱和作品择其尤要者汇编成书,以资雅事、以飨读者之愿。
正当《连云港名山名寺唱和集》初稿编纂完成即将付梓之际,2023年7月10日,陶兴亚先生因公出差杭州突发心脏病,不幸逝世,享年56岁。书中的名山名寺插图、诗词书法作品等资料的收集以及版式设计等后期工作,也因陶兴亚先生的溘然长浙陷入短暂停滞。在连云港市诗词楹联协会魏琪会长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本书编委会全体成员积极参与作品排版、审核校对、插图和书法作品收集、装帧设计等相关工作,此书因而得以顺利出版。省楹联研究会周游会长拨冗为本书题签,诗协老领导李德身教授为本书作序,港城十多位书法家挥毫为原唱诗词撰书,在此特致谢忱!对积极参与唱和的省内外诗友、对为本书的出版给予支持、帮助的社会各界朋友一并致谢!因篇幅有限,难免有沧海遗珠弃璧之憾。
书香犹存,斯人已逝。谨以此书追忆陶兴亚先生:陶兴亚先生千古!
陶维生
2023年8月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