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魏华亭,男,1940年生,洛阳市伊滨区人,大专学历,中学
两鬓斑斑续新章
——《桃李曲》序
叶鹏
魏华亭老师,洛阳伊滨区人,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62年毕业于开封师专。当时应国家征召,毅然报名参军,投笔从戎,辗转于白山黑水之间,在解放军大熔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1965年服役期满,走上教育战线,开始了他从事长达35年的教育事业。他兢兢业业、忠于职守,成就莘莘学子,培育满园桃李。同时,他还热爱诗词,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作。他执着追求,勤奋笔耕,用自己的文笔抒写他从戎执教以至退休养老的漫长经历,在诗词的园林中开拓耕耘,结诗成集,谱出“韵育”的“桃李花果”,以之歌颂人民,报效
祖国。
魏老师用《桃李曲》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人生轨迹和心路里程。现在先来看看他的军旅之路。在《峥嵘岁月乐无穷——记野营拉练》这首诗中写道:
白山黑水浴西风,林海雪原藏柳营。
脚踏寒冰三寸厚,头凌冷月一天青。
灶出锅野生篝火,天帐坤床卧斗星。
关外风光览无尽,峥嵘岁月乐无穷。
读完这首诗,眼前顿时浮现出“白山黑水”、“林海雪原”的塞外风光。这无限风光固然壮美。但在风光的背后,蕴含着多少艰难困苦、危急风险。甚至生命代价。作者当时年仅22岁,以生命相许,戍边报国,彰显了那一代青年的革命品质和牺牲精神。这首诗言简意赅,有真情实感。 “脚踏寒冰,头凌冷月” “灶山锅野,天帐坤床”,这里用纪实和夸张相结合的方法先写野营的恶劣环境,作为铺陈设伏,从而将思想境界推进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虽然艰苦辛劳,但他们不怕苦累,不虑生死,时刻准备为祖国献出一切。正因为此, “塞外风光览无尽,峥嵘岁月乐无穷。”他和他的战友,从容应对,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以苦为乐,以舍为荣。充分体现了一代革命战士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魏华亭老师度过了三年军旅生涯,于1965年转入教育战线,开始了他35年的教学里程。他先后在开封二中、洛阳十九中执教。他兢兢业业,教书育
人。同时还用诗词反映杏坛生活,歌颂老师的崇高品质和奉献精神。正像《从教抒怀》中所写的:
秋雨春风三五年,倾心学子鬓成斑。
南天北斗三更月,黄卷青灯一寸丹。
指路生辉为玉烛,吐丝无悔作春蚕。
园丁事业休言苦,老骥志存非下鞍。
魏华亭在教育的园林中孜孜不倦地耕云播雨,他把教书育人当作神圣的天职和毕生的使命。他爱他的学子,爱他的事业,因为他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正因为此,凭着他对事业的“寸丹”忠心和“三更”奉献,甘愿为“玉烛”,一心作“春蚕”。虽然两鬓斑斑,但他无怨无悔。甚至在退休后,还在总结几十年来的作文教学经验,薪火相传,以利后生。正所谓“老骥志存不下鞍”,充分体现他对人民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和无限忠诚。
魏华亭,公元2000年退休,但他身退心不退。他开始整理加工过去的诗稿,进行再创作。201.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耕耘曲》,第二本诗集《桃李曲》亦将出版。他依然坚持写作,精研诗词,反映退休以后的生活和见闻,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发展。请看2010年9月所写《七律·感怀退休》 (新声韵)这首诗:
退休十载习风骚,月下推敲费苦劳。
经史子集常展卷,唐风宋韵总挥毫。
三更灯火灵光闪,四季春秋璞玉雕。
诗海泛舟驭风浪 为民泼墨铸琼瑶。
多少年来,他始终坚持以诗为友,以笔为伴,甘为子牛,耕耘不辍。他“展卷”、 “挥毫”、 “三更灯火”、 “四季春秋”,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服务人民,报效祖国。
魏华亭是位勤奋笃学的老师,据说《桃李曲》中入选的近六百首诗词是从二千首诗词中筛选出来的。我仅拈取其中三个不同时期的三首诗略加评点,其实难以概全。他的诗体材广泛、大小兼顾、虚实相合、情景交融。他的诗风通俗易懂而不俗气。文白混用而不失雅致。这从上面的三首律诗已可见一斑。其绝句表现也颇为突出。如《七绝·送贤侄彦鹏夫妇外出打工》: “夫唱妇随离故乡,南飞双雁筑巢忙。肩挑希望春秋度,千里淘金为仔娘。”再如《巡边感吟》:“茫茫北国卷西风,守月巡边戍海龙。脚踏雪原诗两 行,青春不悔写人生。”再如《七绝·新婚与妻书》:“一览中天盼月圆,临窗灯下对妻言。挥毫寸纸和清泪,欲吐心声写不完。”还有小令《长相思·春来联作姻》: “早思春,晚思春,早晚思春何处寻。万花点首频。 山清纯,水清纯,山水清纯连理心。春来联作姻。”此种诗词甚多,不胜枚举。我深信魏华亭老师生活丰富,视野开阔,必将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桃李曲》序作者叶鹏简介:
叶鹏,曾任洛阳师范专科学校(现洛阳师范学院)教授、校长、洛阳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发表文学评论百余篇,出版文集十多部及多部散文集。在教育和文学界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