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明灯,生于1948年:3月,1964年参加工作。贵州省原毕节地区行署副专员,地区政协工委副主任,2008年4月退体。工作之余,喜欢文学艺术,其书法、诗词、散文、论文等常在全国有关报刊发表,曾先后出版个人专著和主编各类专著十余部,参加了全国和省、市多个社团组织,现还在创作。
前 言
这是一本集书画、诗词、评论、通讯于一起的综合性读物;一本文友间在文化活动中互相交流的见证;一本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较强的好书。一集在手,多芳展现,不仅可以各得其所,尽情享受;而且,还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不论任何一项文学艺术作品,尽管是个人间的些许评介,只要一经付梓,它就是社会的。因推向社会后,它可以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评品鉴赏,去明辨优劣。要经过广大读者的检验,作品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即使是互相间的颂扬或者赠品,若不公开,就会有失作者的初衷,有失作品存在的意义。
珍藏艺术品是为了更好的纪念和运用,为了更好的纪念和运用艺术品,就要认真搞好珍藏。艺苑相交尤素雅,一书一画总关情。集子中,这一幅幅的书画作品,一首首的诗词或一篇篇的文章,无不浸透着作者个人的情操美德;无不浸透着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美好描绘;无不浸透着对本人的深情厚意。尽管是一枚小石刻,它蕴藏着无限的技艺和情感。现在,把这些作品成集出版,相信会给广大的读者增添一定的生活情趣。
人生在世,总要有一定的追求,要有一技之长,不然就会庸碌无为,失去意义。有了理想,就应不惧艰辛,不断为之努力奋斗。只要勇于攀登,执着勤奋,理想就会逐渐成为现实。本人在政务工作繁忙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始终没有放弃对所爱艺术的实践。这样做的目的,是想通过业余写作,力争做一个文化人。要做文化人,就必然要有自己的偶像。前些年,略作回顾,围绕心中的偶像,写了一首名日“座标”的诗:
仰望山鹰任纵翱,胸中荡起立身标。
临池每每追狂素,入仕常常慕板桥。
诗苑索求学李杜,文坛发奋步苏陶。
竖杆高了觉催老,不用人蹊我自嘲。
座标太高确实难。为何本人的诗词专著《苦中滴韵》未把此诗收入?因觉得离自定的标杆差距甚远,怕人笑话,不便刊出。现在,年近古稀,脸皮渐厚,就不再顾及,有什么只好一吐为快,认为只要自己喜欢,即使是丑媳妇,也不怕请出来见公婆。
出于爱好,本人在工作之余和退休后,经常有感而发,写了一些作品,曾举办了几次个人书展和出版了几本小书,故引起了同道们的关心支持和社会的关注,不少文友积极为本人当“粉丝”,并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形式,给予积极的点赞。对此,本人一方面感到非常高兴;另一方面,又感到有些担忧。高兴的是,作品能得到大家的肯定,且评价都较高,对自己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担忧的是,自己底蕴差,对于文学艺术,心有余而力不足,感到存在的问题不少,怕遗害大家。但是,总不能因为怕这怕那而把文友们的作品长期积压下来。积极推出文友们的作品,可以及时起到交流互动的作用,可以在文化传承中产生一定的意义。这也是本人义不容辞的义务。于是,就选择这种方式,算是本人对大家敬献的一份心意。
考虑到互动交流,就把书名也定为《你扬我颂》。顺便把本人颂扬部分文友的作品也一并收入此集,这些作品,多数过去未曾公开发表,就借此机会搭个档吧。
岁月有限,情怀无限。人生中较为注重的是三件事:即立功、立德、立言。功德太难,本人无从谈起;至于立言,虽然做了一些,可不知是否存在谬误?这还需待时人和后人去检验。回过头来,还得自圆其说:“人活一口气,放胆闯一程;成败凭人论,何须顾虑存?”顾不了那么多,想说的话就说,想做的事就做,想写的东西就写,活他个开开心心,痛痛快快才是,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王明灯
二O一六年岁末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