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国锦男,汉族,1951年6月出生于河南省温县祥云镇李召村,中共党员,1976年新乡医学院本科毕业。温县第二人民医院工作,神经外科主任医师。1996年获中国红十字会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8年被选入温县十大名医,2005年被焦作市政府授予。焦作优秀医师。称号,2006年获"温县十佳首席员工。称号;2007年被县政府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先后发表医学论文三十余篇,参与论著编辑两部,获国际医学成就金奖一项,县级、市级科技成果三项。2011年退休后返聘,工作之余,重拾爱好,结合所见所闻,搞些古典诗词创作。先后出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当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焦作诗词学会会员、温县诗词学会会员、焦作作家学会会员、温县作家学会副主席。诗词作品常在《中华诗词》、《诗词世界》、《诗词月刊》、《诗词百家〉、《中州诗词》、等杂志报刊发表。撰写的两副楹联分别被中国太极拳博物馆和太极拳祖师堂门柱采用。2018年被收入《中国新时代文艺名家大辞典》。
手抉云汉分天章
——李国锦先生诗集序
李国锦先生是温县名医,外科主任医师,有"温县第一把刀”之誉,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国锦先生能诗,尤善旧体诗,诗作常发表于报刊并且频频获奖;大概知道的人不多。我和国锦先生是老朋友,先前我也不知道。
我不写诗,也不大读当今的新诗和旧体诗。我的老同事吴葆先生写诗,时不时将诗作发到我的手机上。有一次我问他,温县谁的诗好?他说新诗当推张丰收,格律诗李国锦算一个。我大为惊奇,李国锦能作旧体诗?
国锦先生为人敦厚、实诚、话不多,然而他屡屡让我惊奇。
正是因为惊奇,我认识了李国锦。
这是30年前的事了。有个年青人遭遇车祸头部重伤,生命垂危,国锦先生主刀开颅,把他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这次手术国锦先生有个创新一叶-在医学界前无先例的创新。过去,开颅减压取下的那块颅骨瓣,都直接扔掉了。待到病人痊愈,需要颅骨修补时,只能用有机玻璃等材料代替,终因是异物,此后常伴有感染、癫痫发作等后遗症。这次国锦将取下的颅骨瓣放置在病人的大腿内侧皮下,两个多月后取出来,原物原装扣上去,很快便与颅骨长成了十体,自然也就没有了后遗症。这位年青人是我的同乡,他很激动地给我讲述了李国锦的
神奇医术。我也很激动,我说,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我写了一篇关于保存颅骨瓣的新闻稿,河南电视台在。新闻联播"播发,《健康报》、《河南科技报》也刊登了。这项新技术获得了省市医学科学进步奖。
我就这样和国锦先生成了朋友。很快,他又一次让我惊奇了,他酷爱读书。我去访他,每每见他手不释卷。他读《资治通鉴》,读《论语》,读《老子》、《孟子》。他还与我讨论过庄子的"齐物论”,王阳明的"致良知”。我看着对面的李国锦,不禁讶然肃然,他并不高大,却须仰视才行。叶剑英元帅喜读书,毛主席曾对人夸奖叶帅。此人有文化。。后来我与人谈起李国锦,我也说“此人有文化”。
知道国锦先生能写诗后不久,我便在《温县报》上读到了他写的《金秋十月忆母恩》,诗为古风,共70又5韵,700多言。他无限深情地回忆了母亲的一生。九岁到我家,随奶求生计十七嘉年华,与父结连理。。为让全家果腹,母亲"荒坟摘野菜,郊野剥树皮河滩挖草根,上树采椿榆”。为让全家有衣,母亲"夜夜纺新棉,日日穿梭机全家都人梦孙娘亲独自绩”。他写母亲善良,“母菜未沾唇,来位乞食女慷慨施来客,母腹饥漓漓”。他写母亲坚强,“儿女虽众多,绝不许弃离。娘宁皮包骨,儿女未失一”。母亲以85岁高龄仙逝,几年后,他仍"夜寐巾被湿,呼娘在梦里。茵茵寸草心,尚未报万一”。其时我的母亲正在病中病属不治,“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我不由悲从中来,泪流满面。
后来,我陆续读了国锦先生的数十首诗作。“手抉云汉分天章”,他的每一首诗,我读来皆如痴如醉,眼前有阳光充盈,心底里有暖流涌动。我以为,国锦的诗有力量号召的力量,。感动的力量,启发的力量,陶冶的力量。一句话,他的诗有底蕴。我想,这底蕴来自于他读书。李国锦再次让我惊奇不已。
古人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是《毛诗序》上面的话。《毛诗序》是我国第一篇诗歌评论文章,是我们温县人卜子夏写的。诗言志,诗达情,只有拨动人心弦的诗才是好诗。国锦先生的诗皆自得自鸣,从胸腔里最柔软的地方流淌出来,因而动人,堪称好诗。他是在写自己呀,我们读他的诗,何尝不是在读自己呢。
近期,国锦先生要出诗集,嘱我作序。我说,你这是赶着鸭子上架呀。他说,春江水暖鸭先知,你了解我啊。我终究不自信,动笔之前,请教于吴葆先生。吴葆就国锦的一首诗进行了解析。我省力偷懒,抄袭如下。特别欣赏国锦的《秋日月季园》。其兴日信步遛弯月季园,秋风吹过叶枯残。其承日几枚蓓蕾含苞放,数朵羞花待客观。其转日不惧霜凌宣美色,但惜人少赏孤怜。其合曰红花绿叶难相趁,铁骨铮铮更傲然。寥寥数语,起转承合从秋天的美景联想到寒霜欲来,从绿意将去到几枚羞答答的蓓蕾为游客含苞坚守,不仅妩媚妖娆,更有铮铮铁骨。再观其艳,嗅其香,叹其洁,惧其刺儿,意境和情趣已翩然跃然纸上了。。吴葆先生的话葚合我意,不妨就算作我的解析。
一个不大懂诗的人来为诗集作序,不免贻笑于方家。然而"旁观者清”,从外行的角度来看李国锦先生的诗,或许另具只眼,谁说不是呢?
崔春冬
2018年8月
上一书籍:中国梦·张恩典书法作品集
下一书籍:赣畔拾贝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