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首贤,笔名青山神韵,男、汉族、中共党员、退休干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人。退休前曾在内蒙古赤峰市、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等地工作。曾出任白音诺尔铅锌矿副矿长、赤峰市乌兰达坝铜锌矿矿长兼党委书记、内蒙古获各琦铜矿矿长兼党委书记、内蒙古富方泰药业总经理等职,现定居于呼和浩特市。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酷爱古典诗词,晚年倾情于诗词研读与创作,作品散见于《诗词世界》《内蒙古日报》《内蒙古诗词》《赤峰诗词》《巴彦淖尔诗词》等报刊。著有《禹甸鸿踪》《紫塞行吟》及与诗友合著《九陌清觞》等诗词专集。现任内蒙古诗词学会副会长。
青山有神韵 皓首人更贤
--《张首贤诗词曲选集》序
贾学义
张首贤(青山神韵)同志出版第四部诗集嘱我作序,深感荣幸。我俩是诗友,在学会领导班子中是搭档,又是朋友。读他的诗,不仅是一种学习,而且是一种享受,为他的诗集作序,更是一种幸运!
首贤的诗写得正。没有花里胡哨,没有浮皮潦草,没有无病呻吟,更没有低级趣味。他的诗都是深思熟虑之作、千锤百炼之句,一律的正能量。诗如其人,翻开他的几部诗集一路读来,真是如饮琼浆、如淋甘露。有不少诗词曲是首次公开亮相。足见作者的审慎和低调。读着这些诗,使人不禁由衷地慨叹:
此乃正人君子也!
首贤的诗写得实。读首贤的诗,常有身临其境之感。这除了是他的诗写得生动感人外,就是本来他写的就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实实在在的场景、实实在在的人物,以及他实实在在的情感。
五律.青冢
绮云浮塞上,故冢望承平。
质丽峡江秀,魂香朔漠青。
华章标落雁,遗韵吊孤陵。
柳绿和亲路,悠悠万古情。
二O一O年三月于呼和浩特市
这是写昭君墓的一首五律。这个题材的诗词曲赋读了不小但也许是年代久远或是司空见惯等缘故,感觉大多比较空汪而首贤这首诗却没有空泛之感。绮云、故豕,一上一下;峡江朔漠,一远一近;落雁、孤陵,一动一静,把个王昭君写得丽质魂香、沉鱼落雁,那青冢尽管是孤陵,却也祥云缭绕、遗韵犹存。尾联意境优美、蕴意深远,“悠悠万古情”,道出了昭君出塞胡汉和亲的不朽意义。
首贤的诗写得深。经常在书中或网上读到一些诗词,特别是一些写景和纪行诗词,内容健康,语言凝练,格律严谨,画面感也强,可惜的是写景就写景、纪行就纪行,停留于表面,缺乏应有的深度,就是说对主题挖掘得不深。在这方面,首贤的诗值得称道。
七绝.上海外滩感题
岚悠白渡鸿呜,次第楼台异域风。
遥想周公图破壁,高吟济世共涛声。
一九八五年五月于上海
这是首贤写于三十多年前的一首纪行诗,那时他正值壮年。上海外滩是大上海标志性景观,这里濒临大海,岸边的楼群建筑很有特色。华灯初上,十里外滩流光溢彩,游人如织,让人流连忘返。这里也是青年情侣谈情说爱的好去处。诗的前两句写景,描绘出上海外滩波涛之上云蒸霞蔚、海鸿飞鸣、异域风情的建筑鳞次栉比的壮美景观。接着镜头一换,把画面转到了周恩来青年时代留学日本写的七言绝句:“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收尾“高吟济世共涛声”一句,不能仅仅看作是写周恩来的,也是作者发自心底的呼喊,表达了自己报答国家和人民、奉献社会的雄心壮志。这首诗意境高远、雄浑壮阔,后两句巧妙用典,借周恩来的诗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使这首七绝的思想有了无可言状的深度和高度,今人叹为观止!
首贤的诗写得精。收在诗集中的六百多首作品,时间跨度三四十年,体裁分绝句、律诗、词、散曲,统编在六卷中,大致归类为关山觅韵、胜迹掠影、感事抒翰、抹贺唱酬、丘甸情怀、林下闲吟。这六卷共444题600首诗词散曲,可谓是心血力作、超群拔萃。
ト算子·中秋吟月
香氛漫青城,玉宇悬华月。久历风云亮高洁,天道行辉烈。万目仰蟾光,桂魄昭秋夜。醉咏冰清亘古情,逸韵来星阙。
二0一三年八月于呼和浩特市
这首写中秋月的词,无论上片还是下片,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动词用得好。上片中的漫、悬、亮、行四个动词的运用,干脆利落、生动形象地把中秋圆月的形态、神韵以及城市节日气氛写出来了。下片的仰、昭、咏、来四个动词,又写出人旬赏月欢庆和对明月寄予的情怀。整首词句被这八个动词巧妙由联起来,构成一幅有色、有声、有味、有人、有物、有动、有静的明丽壮阔的优美图画,令人赏心悦目、心驰神往。而这八个动词的选取,真是下了“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苦功夫
七律.六十华诞抒怀
自强耿介六十秋,回首沧桑牵韵眸。
髫稚农田攻翰墨,茂龄宦海涉激流。
亦官亦贾勤于事,或困或达搏向优。
业就清白慰花甲,泉林捧卷效留侯。
二 OO 八年十二月于呼和浩特市
这是首贤六十岁生日时写的一首抒怀诗。首联统领全诗,道出六十年来自强不息、刚直不阿、廉洁自律、光明正大的本色和秉性。而回首沧桑岁月,原来自己满眼诗词,一直被诗韵牵挂。难怪乎首贤的网名为“青山神韵”!颔联和颈联则写这六十年来的经历:种过地、读过书,当过官、经过商,有过顺利,也有过挫折,但最终都有不错的结果。尾联巧妙用典,典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功成名就,不恋权位而去云游四海。欣慰的是自己花甲皓首,一身清白,也学张良不计名利,置身事外,泉林捧读。宋代诗人刘敞写张良的《留候》一诗,尾句是“出处何昭昭,贤哉古之人◇这对首贤来说,正是“青山有神韵,皓首人更贤”!
品读首贤六十抒怀这首诗,深感文字凝练、对仗工稳、格律严谨、用典自然、思想深邃、余味绵长,非大手笔不能为也!贤的诗写得精,这四句话很难概括首贤诗词的特色。细细品读《张首贤诗词曲选集》,许多作品表现出来的活、新、趣等特点,也常常令人击节叹赏。只是纸短话长,这里就不一一赏析了。
在给首贤的这本集子作序的过程中,我不由得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首贤的诗为什么写得如此之好?结合在诗词学会和首贤并肩战斗的岁月里对他的观察和了解,我有如下几点主要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是勤奋学习。首贤曾先后在几个企业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后到内蒙古获各琦铜矿任矿长、党委书记。作为企业家,平时的学习自不可少。而他几十年笔耕不辍广泛涉猎国际国内重大会议和事件、国内外的名胜古迹、古今中外的重要掌故等等,在创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创作,使他的知识面越来越广,掌握的东西也越来越精。诗集六卷博大精深的内容,足可以看出首贤在学习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可谓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二是严肃认真。写诗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并不是随随便便轻轻松松三下五除二就能写出诗来的。这些年来发现有的诗友自诩出口成章、信手拈来,乍一听还顺口,细推敲连打油都不如,实在替他们汗颜。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套用毛泽东同志的这句话,写诗作词也最讲认真。首贤在诗词创作中算严肃认真的一位。他写的诗词作品不轻易晒出,有的压在案头很久,经再三推敲后才谨慎发表,有的作品干脆就不露面。这次收在集子里的不少诗词曲,就是首次与读者见面,足见首贤在诗词创作中的审慎。
我始终认为并在一些场合讲过我的观点,诗写得好不好并不重要,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重要的是我们悪好好写诗。首贤是一直坚持好好写诗的,所以他的诗有读头有嚼头、立得住,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当然,我们的诗还要叫得响、传得开,这是包括首贤在内的所有的诗友都应该努九奋斗的目标。
三是拼搏奉献。首贤干起工作来是拼命三郎,多少年在岚位上废寝忘食地学习、工作,积劳成疾,做过几次手术。六十刚出头的时候,就满头白发,步履蹒跚,药不离身,身体显得很憔悴。他于十余年前来到内蒙古诗词学会,就一头扎进诗书堆中和常务副会长的工作中,尽心尽力,毫不解怠。他的眼睛视物非常困难,使用手机或电脑,他得把视力较好的一只眼睛几乎紧贴屏幕才行。尽管如此,他常常费力地在手机或电脑上写作诗词、论文、讲稿等,然后再自己用特大字号打印出来,铺在面前,脸附上去,逐字逐句认真修改。我曾因商谈工作几次去过他家,看到他如此工作的情形,感动得几近泪下!这几年,首贤的诗作就是这样写出来的,首贤的内蒙古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和后来的党支部书记就是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坚持下来的。无论写诗还是工作,首贤都模范地践行着“自愿参与、自觉奉献、自讨苦吃、自得其乐”的内蒙古诗词学会的这一准则。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做事要靠精神,作诗也要靠精神。“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的这种为了觅得惊人佳句虽九死其心不休、其心未悔的精神,应该成为我们所有详界同仁的坚定信念。张首贤同志正是有了这点精神,他才在贷词创作和诗词工作中做出了骄人的成绩,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有“人老不写诗”一说,那大概是说因为人上了岁数就缺乏激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的缘故吧!而张首贤同志已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了,但于诗词,他依然乐此不疲、笔耕不辍。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而我要说,写诗使人长寿,诗教(诗词教育)使人进步。张首贤同志既写诗又搞诗教,两手抓,两手硬,腹有诗书气自华,他不仅要长寿,而且还要进步,向着学术的高水准、精神的高境界、灵魂的至高点跃升。青山有神韵,皓首人更贤。是为序。
(本文作者为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华散曲工委副主任、内蒙古诗词学会会长)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