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诗词学会简介
温县诗词学会自2010年4月成立以来,砥砺向前,历经十个春秋。坚持弘扬主旋律,讴歌新时代,繁荣诗词文化主题,积极开展了“发展会员、诗教领先、学习交流、采风朗诵、理论研讨”等多项活动,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目前,已有会员54名。其中,市会员29名、省会员23名、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0名、中华当代文学会会员15名。已正式出版个人诗集10部,集体编菁2部。
今年4月,县里召开了温县诗词学会“庆十年话发展”总结表彰大会,县委领导出席讲话,特邀郑州、焦作市学会会长致辞及相邻各县(市)学会领导莅会指导。会后,举行了大型诗词朗诵会和集体参观采风活动。
今年7月始,在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关怀下,在中华诗词学会和省学会的具体指导下,创建“诗词之就六安000紧锣密鼓进行! 全体会员一致表示,要以实际行动为繁荣中华诗词文化,促进全县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序言:颂千古诗词 扬华夏文明
——贺温县诗词学会成立10周年暨《春来诗书香》出版
毛文明
今年是温县诗词学会创立十周年。4月份时,新冠疫情刚刚散去,希昆会长就张罗筹办了学会庆典活动,并邀我出席,但因公务繁忙,未能参加这一文化盛事,甚感遗憾。之后,希昆会长收集全国各地诗人、诗友作品 300余首,辑成《春来诗书香》一册,赠我赏析,嘱我作序。我作为温县县委书记,本着为温县文化事业添柴加薪的责任感,遂作此文。
读书时代,我最喜欢老师为我们读诗、赏诗,自己也偏爱吟诗、诵诗,许多诗词至今都记得。当我辞家赴郑读书时,真切理解了孟郊所言“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之义,也在某个冬日思家时,不自觉念出了白居易“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之句。而今女儿长大离家读书,每每电话联系,所言总离不开《饮马长城窟行》中“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也喜欢引用白居易“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宽慰女儿思乡之情可以说,诗词是中国人独特的言情方式,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工作后,百忙之余读诗,既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又增长见识、洞察百态。近年来,我反复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了大量诗词典故,深入浅出地讲透了一个个道理,成为我干事的指南、工作的明灯。有时推进工作、力行革新不被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予我警醒;有时破除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不得其法,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予我勉励 (屈原《离骚》)我来温县担任县委书记后,守土一方,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墨竹图题诗》) 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予我告诫。这些诗词,精简有力,直抵人心。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写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寄意高远,感情真挚,语言质朴,我时常吟诵。每次我到兰考学习考察,都会到焦裕禄干部学院前的焦桐林里散步,看着“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焦裕禄同志“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的责任担当和豪情壮志,给予了我澎湃的力量。于我而言,诗词已渗透血脉、融入灵魂,是我身为华夏儿女的显著基因。我也相信,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我这样的经历和感受。
温县作为千年古县,自古就有“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在2019年第 24个“世界读书日”,我们启动了“书香温县”建设,建造了兄弟书屋、文园书屋、亮亮书屋、太极苑24小时自助书屋等各类书屋400余个开展了“全民阅读”系列活动80余场,让读书成为了温县人民的一个习惯、一种时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温县诗词学会自2010年成立以来,学会成员传承历史、扎根生活、回馈人民,精心创作出一批传承民俗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彰显地域特色的精品力作,譬如张荫楷的《千年黄柜》、张希昆的《远航帆梦》、杨国武的《岁月抒怀》等优秀作品,特别是《温县当代诗词选》 出版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温县诗词学会诗词创作在以其艺术的笔触,润泽心灵、涵养精神、激励群众,对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文艺繁荣、展示温县形象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次《春来诗书香》出版,可谓是温县文化界的一大盛事。诗集中既有五言七言和长短句等格律诗词,也有部分现代新诗;既有咏史、抒情,也有叙事、写景;既有写太极、怀药的,也有写乡村、民俗的;既有写院士奋发读书的,也有写英雄捐躯殉国的。可以说,描绘了温县时代美景,记录了温县发展大事,讴歌了温县勤劳人民,是一部当代的温县诗史。
值此温县诗词学会成立10周年暨《春来诗书香》出版之际,我祝温县诗词学会越办越好!也希望温县诗词学会为“书香温县”和“诗词之乡”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0年11月
(序言作者系中共温县县委书记)
上一书籍:毛泽东的乐观自信和科学预见
下一书籍:根脉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