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吴花蕊,中国散文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杯中酒》《瓶中露》《画中游》等。
心愿化作书卷飞(前言)
吴花蕊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奇人异事俯拾皆是。别的且不论仅仅是兴趣爱好,仅仅是喜欢的内容,都让人和人之间有着迥异。比如,有人爱猫咪,有人爱狗狗,有人爱白天鹅有人爱丑小鸭,甚而有人爱蛇鼠,有人爱猫头鹰,奇也不奇?怪也不怪?而我莫名其妙地喜欢小燕子,也算不上奋葩吧。虽然我也没有亲手喂养过它们,却也给了它们不少牵绊着的担心和关爱,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喜欢它们。曾一度,我几乎每天与外边世界打交道的重心都转移给了小燕子。当然,它们也在打拼自己的生活之余给了我许多的快乐,填补了我一度的心理空虚和情绪寂寞,缓解了我许多的失落和焦躁。那时候我几乎每天都把和燕子交往的点点滴滴写进了日记。
大约是在2015年的初春吧,我的心理慢慢地平复起来,我开始雄心勃勃地想要出另一本散文集子了。为了与我前边出的集子成系列的散文集,我把这将要出的集子叫《楼中燕》,稿子基本上都是来自我曾经的那些无聊的习惯记录--日记。可惜,草稿也只是那么地草成了,却是放下了。我的雄心随着那个春天的结束,也去到了找不见的地方。
2020年春天,防疫突然成为全世界的头等大事。我们匆匆从游山玩水的地方十万火急地赶回洛阳,想在第二天回到孩子们工作的地方,然而,相关要求按下的暂停键阻挡了我们北上的脚步,我们在百熬千煎中自自地过去了两个月有余,眼看就要过去三个月了,去和孩子相聚的日子忽然间变得缥缈起来,我只好在家里找点儿什么事情做着,以打发惶恐不安的时间,也掩盖些内心对疫情的恐惧。每天楼门都不敢出,可以交往的人只剩下了我家先生。几年里已经被荒废了的书房,又成为我每天光顾的地方,许多已经在我的记忆中被掩埋了的东西又被我惊愕地发现。其中就有《楼中燕》的草稿,心中真是五味杂陈。它们像被我随手散记在什么乱散的草纸本上,又被抛弃了的众多文字一样的可怜兮兮,我便又动了侧隐之心:如果疫情能饶我们平安度过,我还是把它们结集出版吧。
然而,出书,好像已经成了我上一辈子的梦想,已经与这一辈子无关了。不得已而求其次吧,我决定把它们都抄写在我最喜欢的,并且是我亲手购买的好久都舍不得用、用了前边几个页码又珍藏起来的笔记本上。心想,无论我的生前和身后,它们将遭遇什么样的命运结局,今天和今天以后的一些时日里,我把它们抄写在这里,让它们安安静静地躺在我心爱的本子上。也算给了它们一个去处一个交待。老实说,当时心境是有点儿悲壮的,我还想到了陈毅先生的《梅岭三章》“虑不得脱,“留衣底……尽管觉得还是很委屈了它们,觉得它们像我的一个可怜的孩子一样,生不逢地的。但也算我尽了做母亲的心了。
后来这些整理出来的关于燕子的日记也没有抄写完毕,国家的防疫防控形势已经明显好转了,全国援助武汉战胜疫情的各路人马已经撤离,我们也迫不及待地放下手头的一切事情赶到河北这边来与孩子们团聚来了,这“衣底”之举也放下了。第二年春天,疫情形势又严峻起来在小区又实施封控时,心中又惴惴不安起来,于是又想到要把这件“留衣底”的事情做完,以防万-....”
今天终于疫情远去,大地回归了安宁,我也重拾信心要把这些抄写在本子上的稿子,变成铅字,结集出版,并给这前言取下一个“心愿化作书卷飞”的名字。这可以说是我那个特殊阶段的精神地平线,也可以说是自己的心灵密码,有满目的青绿山水,也有满耳的生命交响。诗言志词抒情,文载道,书化人。我不敢狂妄自大到不知天高地厚,也不会自恃著书留名,仅仅觉得是一点小激动,是种大气候拨云见日自己获得重生的庆幸。
由于我当时的日记里记着,每次都有读给燕子听的一首词,组成《楼中燕》的草稿中也是每篇后边都有一首词,唐朝的,或者宋朝的,并且每首都是我倍加喜欢的,我在往本子上抄写的时候,自然也舍不得删除它们。所以在这篇“前言”里,也还是一样恭敬地抄写上一首词吧也是此刻涌上心头的: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020年4月3日写于洛阳幼儿师范学校家属楼小屋
——2021年3月25 日修改于石家庄电力小区小屋
版权所有 中华古籍出版社 2012-202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易单科技